“这有什么,孔子和鲁迅先生都说过,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行啦,行啦,你个小色女,我们去看电影吧。”

        “切,装什么装,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那些年》在第一天拿下880万票房后,连续两天的票房都突破了1000万,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中,可以说是引发了巨大的共鸣。

        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心灵鸡汤文,诉说着那些年少时的遗憾和趣事,对正在上映的《那些年》来说,这就是自来水!

        作为85后,真正经历了通讯工具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传字条、打电话、写信,上了高中(大概2000年)才有了邮箱和qq。

        后来又有了手机而且只能发短信,上大学天天泡在网上。我们越成熟,通讯工具越发达、即时性越强。

        小的时候想给喜欢的人打电话,但是因为只有对方家里的电话,于是就不好意思打过去,经常是拨完号码就脸红心跳地挂掉。

        后来有了IC电话亭,会在电话亭徘徊很久很久。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会写日记,还有写信,每周都跑到学校的木头信箱那里去翻自己的信件。

        孟轻舟既然都叫回了柳一菲参加宣传,自己当然不会不处力,他在博客上写下了自己的伪创作过程,以及对电影的理解!

        大部分人都在说《那些年》,勾起了青春回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