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有什么风格,十年以后再说吧!”

        做导演的,只有在多导几部片子以后,才会慢慢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鲜明标签。

        比如张艺谋,有人说他变了,是的,他的电影开始商业化气息弥漫,但是我想是他在求变,剧情的无力要怪剧本的选择,但是他没变的始终是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心思。他喜欢用大片同色来表现气势,喜欢大场面,这些就是他的叫风格的东西。

        比如李安,不管是他的喜宴还是他的卧虎藏龙色戒还是他的少年派,感觉题材啊拍摄方式啊差异很大,可其实他的东西特别好辨认,他的作品总是文人气息特别浓,俗称就是忧郁。我特别喜欢他,首先我觉得他从选剧本就是负责任的。

        比如姜文,他拍的电影男性色彩特别重,有种说法说姜文其实只拍了一部电影。但是他讲究艺术表现力,比如太阳里的陶房子,子弹里的击鼓场面都有别样的冲击感。

        比如宁浩,提到他你就知道肯定是小人物题材,肯定有黑色幽默。比如王家卫、比如蔡明亮,一看到导演的名字你对这个电影是不是已经有一定的期待视野了?

        比如斯皮尔伯格、比如卡梅隆、比如昆汀、比如大卫芬奇、比如贝尔尼尼、黑泽明北野武,这些导演受到追捧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主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为相对稳定的风格会带来相对稳定的受众,除了艺术上的肯定还会有商业价值上的肯定。

        两瓶伏特加后,酒局也到了结束的时候,再不走,老孟担心待会走不了了;

        热芭和小骨在蜜蜜她们的刺激下,也喝的醉醺醺的了,就连平日稳重的紫萱,今晚也多喝了几杯;

        田玉生还想说点什么,被身旁的于东拉了一把,只能目送众美环绕的孟老板出了酒吧;

        “于总,合作的事,孟总还没开口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