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演员表演的过程可以算是导演工作的一大趣事。

        在现场迅速地给出可执行的表演调整,可以帮助导演赢得演员的尊重和信任。当然导演和演员关于角色的交流从剧本阶段就开始了。

        即便导演和演员对于角色的情感状态的理解完全吻合,演员也无法仅仅通过对角色情感状态的理性判断(如愤怒、悲伤、抑或无动于衷)完成真实可信的表演。

        经验丰富的演员可以通过自己过去的某种情感经历甚至一种想象中的情境来调动某种情绪。

        对于非专业演员来说,则需要导演提供这样或真实或想象的经历供演员在脑中咀嚼。

        像孟轻舟的《画皮》,几大主角,都是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不论是从职业态度、专业素养,还是个人修养,都是目前国内的翘楚之辈。

        他和金淑丽交代了几句,也准备过来见见陈昆,毕竟是第一次合作,相处融洽也有助于拍摄氛围。

        对于相同级别之间的演员和导演来说,演员对于表演的理解要比导演深刻,而导演对叙事的理解要比演员深刻。

        同级别的演员和导演之间,不应该有导演“指导”、“引导”演员这个概念,因为表演是演员的专业。

        只有在导演比演员的综合专业性高很多,比如导演是专业而演员纯业余的情况下,才有所谓指导表演一说,那也是因为职业导演的表演部分也会强于业余。

        在一般状态下,最合理的说法应该是:导演通过与演员的健康平级合作,“启迪或调整”表演。

        导演不是老师和指挥官,而是盲点咨询顾问,加狙击手的观测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