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巴尔干半岛上不断扩大的斯拉夫人实力,君士坦丁也感到沉重压力。

        日俄战争中受挫,已经将近十年的时间,逐渐恢复实力的俄国,重新将目光投向于巴尔干半岛,再次挥舞着泛斯拉夫主义的大旗。

        显而易见,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以及黑山,这三个巴尔干斯拉夫国家,这次能过组成同盟,明显是得到了俄国人的支持。

        斯拉夫人在整个东欧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俄罗斯帝国,波兰王国(波兰王国名义上是存在的,只是波兰国王的头衔,由俄国沙皇兼任),都是由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

        奥匈帝国统治下大面积的领地上,也生活着大量的斯拉夫人口。

        例如捷克,隶属于奥匈帝国的东乌克兰(利沃夫附近),以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1908年奥匈帝国趁奥斯曼帝国内乱,吞并的波黑地区,同样也是斯拉夫人占据主体的地区。

        如果再加上巴尔干半岛的黑山,塞尔维亚,以及保加利亚等国的斯拉夫人口,东欧地区的斯拉夫人口总数将近2亿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个时间段,正是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年代,大量的民族主义斗士,期望本民族获得独立。

        可想而知,对于俄罗斯帝国鼓吹泛斯拉夫主义,奥匈帝国自然是痛恨异常。

        恰恰在奥匈帝国治下,斯拉夫人地位又不高。

        作为一个奇葩的二元帝国,奥匈帝国,顾名思义,德意志人(奥地利王国的主体民族)和马扎尔人(匈牙利的主体民族)占据着统治地位。

        正是出于对斯拉夫人势力整合的恐惧,奥匈帝国才会对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的联合,反应如此激烈,直接动员了部分塞尔维亚边境的军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