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思之再三之后,觉得还是暂时没必要为了吴匡这个新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而修改栽赃刘焉的具体计划。

        原因也很简单:李素跟蔡邕稍微聊了一会儿后,就从蔡邕口中得知,这个吴匡如今还很受何进信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吴匡那些非直系亲戚,稍微有点跟反贼眉来眼去的嫌疑,根本就咬不到吴匡身上——至少,在何进还活着的时候,咬不动吴匡。

        李素是做谈判专家出身的,他的同理心极为敏锐,也擅长换位思考。

        在思索这个问题时,他可以轻易代入吴匡的立场,揣摩出对方的反应。

        被刘焉下聘为儿媳妇的,是吴懿的妹妹,吴懿的父亲早就死了,吴匡跟侄儿侄女也没有任何保持密切联系的证据。

        所以,吴懿之妹的事儿捅到何进面前,吴匡只要痛哭流涕,表明忠心,说自己跟他们毫无瓜葛,甚至可以说“吴懿之所以跟着当时还没有任何不良迹象的刘焉入川,是因为吴懿觉得刘焉这个世伯,比他这个亲叔叔还亲,所以才投奔刘焉”,

        甚至可以摆出一副愿意放弃在京城的兵权、主动请求调任地方、当个校尉什么的,协助平叛攻打刘焉,或者是带兵保护朝廷去向刘焉宣旨召刘焉进京任职的使节,促成把刘焉调回来以自证清白。

        而以何进这种任人唯亲、耳根子软的程度,绝对会相信吴匡的。吴匡只要这么表忠,也不会真的把吴匡领京城兵马的职务卸了外放。

        但是!李素心里清楚,何进活不了多久了。

        只要吴匡身上有这个嫌疑把柄,何进活着时能帮他压下去、不问吴匡单处理刘焉。那么,吴匡身上就会留下一颗定时炸弹,一个随时会爆发的隐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