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下万年公主这个娇生惯养的拖累之后,回汉中的旅途,再没发生什么值得赘述的意外。

        李素带着四千五百军队、三百辆大车,九月初十从长安启程,十四到陈仓,二十八日到南郑。这两段路程的距离其实差不多,但后半段是秦岭山路,所以比渭河水路慢上三四倍。

        蔡邕蔡琰父女都是第一次入蜀,看了秦岭景致不由感慨几句“南郑之地,真乃天狱”,随后诗兴大发,说些什么什么兮的写景诗句。

        李素也跟着和几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应应景——也别觉得古人这么说有多文雅,这些感叹词其实都是粗鄙之语,基本上相当于后世人说“卧槽!真特么高!”

        这一路上基本上不用带军粮,都是靠着朝廷敕命走到哪吃到哪,唯有在陈仓到河池之间那两百里山路,部队不得已带了七天的军粮备着,因为中途一个补给点都没有。

        而河池到沔阳之间这后半程山区,在刘备刚刚入汉中的时候,虽然也没什么百姓人烟。但好在刘备在年初春耕之前,就已经收复了这些地方。

        鲁肃借鉴辽东经验、组织北方逃避羌乱战事的流民百姓就地垦荒屯田。如今已经每隔十几里组织出一些山村。虽然山地灌溉困难、种不了高产粮食作物,但靠着免除山区垦荒百姓前五年税赋,百姓们还是可以靠樵采山货补贴度日的。

        李素走的时候才五月底,当时还没到收获季,如今已经九月,他在外面赶路、办事整整四个月,一路上看到那些屯田点收成都不错,李素也按照刘备的法度,花钱问这些百姓买补给军需,或者用食盐跟百姓交换,尽量不盘剥这些生活在山道周边村庄的百姓。

        只不过换来的军粮都不是什么正经粮米,而是板栗、山药、萝卜、各种野生水果之类的山货,只能是现买现吃,无法囤积。

        李素也发现,在这些山谷屯田点,只要不是冬天,萝卜能占到百姓口粮的将近一半,也是非常不容易了,但谁让萝卜可以在坡地上种呢。难怪历史上日本那种山地国家,白米都是上供给大名的,农夫几乎靠萝卜解决大半生计,蜀地的地理困难程度跟日本山区差不多,竟也不约而同自然选择出了萝卜代粮。

        蔡邕看到这一幕时,还非常诧异,忍不住肃然起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