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李素和皇甫嵩就抵达了长安。

        这一路上,李素也大致摸清了皇甫嵩对待“借接万年公主之机,偷运长安礼器诸物”一事的真实态度:

        皇甫嵩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这种程度,完全是被董卓在雒阳那些“熔毁鼎司诸礼铸币”的暴行给恶心到了。他也知道,西凉军那帮不识字没有文化敬畏的丘八搜刮起来,有多狠多彻底。

        到时候这些东西丢没丢,根本都统计不好,那还不如挑珍贵的、值得保护的送给刘备呢,毕竟皇甫嵩跟刘备也是从讨黄巾时就认识的老交情了,这些年刘备也那么尊敬他,顺水人情。

        另外,如果是和平年代,就算皇甫嵩默许,这事儿依然会有一些枝节——因为即使车骑将军兼镇三辅,但长安旧宫和故太庙,理论上依然另有卫尉管辖。

        秦汉以来,卫尉都是朝廷九卿之一,不过汉朝从中期开始,因为皇宫数量变多,卫尉也跟着增设,比如汉武帝前只有未央宫,武帝又造了建章宫,就分设未央、建章卫尉,还设置“卫将军”,位在大将军与车骑将军之下,统领诸宫卫尉。

        不过,董卓的倒行逆施,倒是给李素和皇甫嵩创造了便利——朝廷最后一任正牌卫尉,是号称四世三公的杨彪。但今年杨彪等人因为反对董卓迁都,先被贬斥,后来又起复调任太常,董卓趁势把两京卫尉都撸了,没有新任命,任其暂时出缺——

        很显然,董卓是为了便于他洗劫宫廷,所以不希望再有九卿级别的卫尉碍事。毕竟他手下那帮粗胚将领,只能实际担负起宫廷防务,但没有人有资格位列九卿,只要你设卫尉,就肯定不是自己人,那还不如不要。

        长安这边,临时看守旧宫未央宫的,就直接是皇甫嵩的兵,甚至董卓“熔铸礼器为币”的命令都已经下达过来了,整个就是一堆乱账,李素完全就是趁乱打个时间差。

        ……

        “使中郎将臣素,参见公主殿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