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凌晨四更天,三千丹阳精兵悄咪咪摸到山脚下,准备登山攻营。

        佷山并不是什么很高的山峰,相对于北面的夷水河面落差不过百余米,坡度也还算平缓。

        佷山距离夷陵县城五十里左右,夷水自西向东留过两地,在佷山以西往北迂回了一下,到夷陵县城附近又往南拐回来。

        关羽军的营地,设在夷水往北拐的那个弯道里,距佷山与夷陵差不多都是三十多里路。

        张羡、金旋与关羽交战至今,双方也都心知肚明,知道大家都只有步兵没有骑兵,因此也不怎么提防夜袭劫营——步兵带着辎重常规行军,一天也就五六十里。要是奔袭三十多里夜路,还爬一座山,体力基本上都耗竭了,还打个屁的仗?

        就说张羡军自己,他们一大早为了攻打关羽大营,就是天刚亮出发、走了三十多里路去关羽军大营,到那儿基本上是辰时末刻了。打仗打了巳时、午时两个时辰,午后退下来稍稍吃点东西,又赶那么多路回来。黄昏时分才回到营地,所有人都是倒头大睡。

        一天之内列阵打仗两个时辰、往返走路七十里,以汉朝人的营养状况和油水储备,早就倒下了。普通小兵除了刚赶到的那天有劳军待遇稍微沾了两口肉,后面根本就没肉吃,仗打完了就更没肉吃了。

        不过,张羡的预料显然是错了。关羽对部队的掌控力和调度能力,已然超出了他的想象力。

        关羽的部队并不是走路来佷山大营的,而是先走夷水行舟三十里,然后到山边只剩五六里路时才登岸。

        划船的以今天抓到的俘虏为主,都没有携带武器,另有少量精兵看押,确保他们不会搞小动作,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确保作战部队的体力。

        这三千劫营的战兵,都是从下午就开始抓紧睡觉、睡到半夜自然醒出发,船上那一两个时辰还有点小酒小肉垫垫肚子醒醒神,所以四更天时反而处在精神最饱满的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