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一天,颍川大营。

        关羽赵云孙坚已经在此相持了半个多月,没有再发生大战,早就觉得麻木了。这天也是早早就歇息了,谁知到了半夜,忽然被麾下军官叫醒。

        “将军快看,东边有火光!那地方应该是阳城方向吧?”

        关赵孙纷纷起来,一时看不分明,又带着从骑小心翼翼顺着颍川搜索,走了十几里路,终于看清确实是远方的阳城着火了。

        “我们前几日还在商议要不要迂回攻打阳城,阳城居然直接焚毁了?难道董卓军这是下定了决心彻底放弃河南尹?”孙坚第一个反应过来。

        关羽面色凝重捋髯点头:“多半是如此了,胡轸、吕布驻军于此,不可能再有其他源头辗转运粮供给,之前我们所知的敌军军粮来源,完全依赖阳城。

        阳城一旦焚毁,就意味着敌军已经把阳城最后的存粮吃光,或者是转运了。吕布不可能再在北岸久守。看来,桥瑁之死、韩馥之退,让董卓不用再跟我军争这口气了,他已经不怕示弱。”

        孙坚倒是微微一愣,他打仗不太从后勤角度考虑这些问题,以至于一开始居然没往那方向想。

        主要是因为孙坚进兵讨董以来,经过的都是人烟稠密富庶、粮秣充足的地区,所以他习惯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也觉得当地官员军民就地给他送吃的是天经地义的——

        前几个敢不给孙坚供粮的,无论是荆州刺史王睿,还是南阳太守张咨,都被孙坚杀了。

        不给粮,就杀了换一个肯给粮的,这是孙坚的后勤哲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