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诸葛瑾的引领下,走马观花又游览了几十里地,来到郫县西北的都安县城外,总算是看到了李素鼓捣的那批最大的水车工程。

        都安县便是后世的都江堰市,自然也是都江堰这座水利工程的所在地。

        李素这个侯爵封地在郫县,但谁让他势力大呢,既是刘备的头号亲信,又是蜀郡太守,所以他大模大样来都江堰下口的黄金地段买地皮搞试验田,也丝毫没人敢阻挠。出了都安县城的城门,野外的地皮随便搞。

        只要李素掏钱,当地人都乖乖把地卖给他了。再说,刘焉死前杀了一大批“刘备的内应”,成都周边就没剩什么大世族,大片大片都是待分配的无主之地,或者直接低价处理给自耕农。

        以水车为动力的设施,需要的是最稳定、最湍急的水流。所以李素在飞沙堰、宝瓶口以下不远,等水头稍稍稳定,就造了很多大水车,都是去年腊月到现在的半年内,诸葛瑾督工监造的。

        成本其实也不高,用钱多的主要是工具工料损耗,至于木头和人工反而好说。

        人工暂时低价征发徭役,给百姓一口吃的,就有人来干活。益州因为不需要粮食外运上缴朝廷,官仓里存粮还是挺多的,只要别连年战乱,可以吃上好多年。

        木料更容易解决——过了都江堰,再往岷江上游去,两岸就是青城山了,青城山上砍不完的大树,就是费斧子锯子。

        未来李素可是打算在成都平原周遭一圈的山上,包括西北的青城山、西南的峨眉山、东边的龙泉山……统统搞茶树、花椒树、桑树和果树的产业基地,给成都平原的剩余劳动力找出路,所以大树尽管砍来用就是。

        秦陇与蜀地自古就是大木巨树的主要产地,秦陇大木一直到唐末五代才渐渐枯竭,蜀地大木则是一直开采到明清。

        “真是大兴土木,多亏蜀郡富庶号称天府,大战之后又清理了一批富户,不然还真没那么多民力可用。”关羽看着那一排排最大号的水车,叹息地摇摇头。

        诸葛瑾领着他走进一座最大的水车,关羽就看到里面有一个巨大而巧妙的机构,通过一些轮轴、连杆,把水车轮的圆周运动,转化成高低往复的运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