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几句话,用来形容赵云此时此刻看到的景象、以及他主公和他敌人面临的抉择,再贴切不过了。虽然这几句诗还没有被人写出来,赵云也不知道。

        因为怕沾染疫气,赵云特地让士兵挑没有投井宫女的干净水井打水,所以等了半刻钟才打来水。火堆里捞出来的那玩意儿也冷却了一些,熔融的黄金已重新凝固,只不过是流淌在旁边的地上凝固,那个角已经缺了。

        等着打水的这点工夫,赵云心中也琢磨过了:黄金都能熔融而这东西没坏,那估计不是石头就是玉了。普通石头怕是没有被黄金镶嵌的待遇,那不就只能是……

        黄金的熔点不但比铁低得多,甚至比纯铜都低,温度破千就能化。而且黄金是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极易吸收火焰的热量。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并不是指黄金不易熔化,而是指化学性质稳定,不会氧化发黑、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你反复熔炼几百遍,单质黄金还是单质黄金。

        而“试玉要烧三日满”,则是指唐宋以前的传统玉(和田玉)比热容高、导热性差,这才有“冷玉烧三日不暖,暖玉冻三日不寒”的夸张传说。

        很多现代人不理解古玉的这种物理特性,主要是因为明清以后流行的是翡翠,也就是缅甸玉、硬玉,翡翠的比热容与导热性没有那么鲜明的特色,也就导致后人不懂。

        但唐宋以前流行的是和田软玉,以汉朝为例,21世纪的游客还能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皇后之玺”,那就是一块西汉的后宫玺印,用的是和田羊脂玉。而先秦的和氏璧,工艺选材思路应该也是与之一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