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南中,算是李素出道以来,对其战略规划能力,挑战最大的一场战争了。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西南夷那些蛮王战斗力有多强、或者说瘴疠之气有多么无敌,而是历史的蝴蝶效应已经推演到了深水区,李素没多少先知先觉可以借鉴了——

        之前从张举张纯开始,直到刘焉,都是有《三国志》战史可以借鉴的,尽管人物、时间有所变化,但地理形势、进攻路线,终究可以借鉴参照。

        而平南中,想借鉴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却很困难。因为《三国志》上对于诸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记载太简略了,只写了汉人太守的下场,对蛮酋几乎不提。而演义上的七擒孟获显然是不可信的,这就导致李素必须完全亲自实事求是摩挲。

        李素估计,七擒孟获的原型肯定是有的,但绝对不会逮着一个蛮王那么耐心抓七次放六次,真要是那么干,历史上蜀汉军队自己的士气肯定先崩了,会觉得诸葛亮赏罚不明。

        所以,七擒估计是对付多部蛮王、分化瓦解拉拢,加起来累计擒了七次。而罗本为了艺术需要、突出典型人物,才把七擒的对象合并吸收处理,集中到一个孟获身上——

        这样的艺术处理罗本可没少干,比如演义上赵云的某些事迹,也不说是编造的,但无疑是吸收自陈到的,罗本最喜欢把人设相近的角色合并同类项突出典型了。

        算来算去,只有马谡那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总纲领,还有一点借鉴意义。

        安抚,利诱,这是平南的主旋律。

        ……

        把国渊提供的全部情报仔细梳理后,李素就诚恳地跟关羽等人商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