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跟李素把话说开、把尴尬和心结全部消弭之后,总算是可以安心养伤了。

        他不便再旅途奔波,就不回南郑了,把自己的办公场所临时设在褒中县,准备住到伤情彻底痊愈再走。

        养伤养了三天,刘备基本上可以趴在担架上让人抬着行动了,也能料理一些政务——

        骑马的人都知道,大腿后侧和内侧因为要夹住马鞍和马腹,是不能被铁甲覆盖的,否则太硬了硌得慌。而刘备就是大腿后面中的那一箭伤最重,所以他当初逃命的时候都是让典韦背着他,现在养伤也只能趴着睡,不能让大腿后面的伤口受压迫。

        这三天里,李素主要帮他处理了很多善后工作,先安抚逃回来的千余人败兵,安排养伤。对没回来的安排抚恤。

        做这事儿的时候,李素整理了名单后,还颇为感慨的——因为他发现,两个月前、第一次因为误听董卓篡汉而仓促出兵、结果机缘巧合抢了郿坞的那近两千名士兵,几乎都没有回来。逃回来的大多是那次没赶上抢劫的。

        李素一开始想不明白道理,后来找了一些士卒谈心,才大致摸清心态:那些两个月前抢钱爽了一把的士兵,因为更轻敌,高估了“再偶然遇到好事”的概率,所以作战比较勇敢,冲杀在前,最后不是伤亡就是被俘。而那些没抢劫到的普遍士气低落,刘备也没带他们过于深入,才活着回来比较多。

        经验主义和路径依赖害死人啊!人生第一战就遇到了好运气,然后就迷失自我了。

        可以说此战上起刘备,下至普通士卒,都是轻敌的那些付出代价更惨。

        把败军整顿好之后,就该表彰力战有功的将领了,此战虽然是败仗,但无非是谋士不需要赏了,力战杀敌还是要赏的。

        普通士卒凡有斩首另外计赏,活人里功劳最大的当然是典韦,其次徐晃,两人也都有负伤,刘备下令给典韦都亭侯爵位,徐晃先给关内侯。

        主要毕竟是败仗嘛,也不可能给太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