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南郑养病待医的同时,东方两千多里外的徐州广陵郡治淮阴县。

        几艘高大结实的河海两用沙船,正停靠在淮阴港的码头上。一位慕名准备启程去为刘备治病的名医,被商队和当地官员护送着,即将启程。

        那位名医年近五旬,当然就是当世外科圣手华佗华元化了。他去年刚刚从豫州避战周游到徐州,今年又得离开徐州继续避战了。

        而护送他的则是辽东军的一名英武将领、已经二十六岁的校尉太史慈。

        太史慈为什么会被派来,说起来话还长了。

        太史慈二十一岁随当初还是辽东太守的刘备渡海追击乌苏的青州黄巾军,便从征立功,不觉已倏忽五年。

        他从军的前两年,跟着刘备颇立微功,刘备把摊子丢给糜竺后,又跟着糜竺干了三年。

        这三年嘛,大战倒也没有,只能说是苦劳不少。毕竟,没有太史慈的话,糜竺刚刚接手时,没那么容易扫平东海商路,也没那么容易彻底清缴偶尔复发的沙门岛海贼。

        徐荣领兵之才虽然远过于年轻的太史慈,但不懂水战,更不懂海战。而太史慈可是出生在海边的海民,这一点是大部分水战将领都不具备的特质。刘备手下的甘宁、周泰,也不过是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水战将领,却从来没见过大海。

        除了开拓初期的海战需求外,太史慈还为糜竺早期的开拓带方郡(韩国汉江流域)做出过贡献,也在后来诱歼妄图攫取辽东权力的公孙度时,制衡徐荣确保万无一失。三年下来,糜竺也把太史慈升为都尉,后来又表为“平夷校尉”,独当一面镇守东莱,以彰其屡破东夷之功。

        可惜,到了最近,糜竺和太史慈已经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这个世界的公孙瓒和陶谦,都明显弱于历史同期,又没有刘备的相助,所以东莱附近的青、徐二州很快都将易主,朝廷的法令和任命即将变成废纸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