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虞府上领受了任务后,回来的路上,李素一直在马背上揣摩自己领导的水平。

        也正是到了今天,刘虞跟他推心置腹说了那么多话,李素才彻底理解了刘虞为什么要表面简朴、但暗中却实则很有钱、也会买官。

        原本在《后汉书》上看到的“刘虞表面素以清廉著称、灵帝特许他上任都免纳修宫钱”,但被公孙瓒杀害后公孙瓒抄他家,却发现“虞姬妾多饰珠玉、服饰华美异常”等等种种矛盾现象,也终于有了一个解释。

        他装作俭朴,不是因为自己虚伪,而是大汉朝的外交工作需要他保持这么一个形象。

        只有刘虞俭朴了,那些从刘虞那儿拿到“赏赐”的胡人酋长才会分外珍惜,才会相信“刘虞其实没什么钱,他给我的赏赐是特例,是需要保密的法外开恩,其他人他是不给的”。

        如此一来,每个胡酋拿到钱后都以为自己是特例,是得到了额外礼遇,他们才不会觉得汉朝的钱好拿、汉朝软弱可欺。

        还是那句话,“岁币”也好“买官钱”也好,做这种行为带来的最大损失,并不是钱本身,而是花了钱还要败坏名声。如果有本事只花钱而不担负花了钱的恶名,那么花钱本身其实是挺无所谓的。

        就好比古巴导弹危机,25年后那些绝密外交档案解密了,人们发现其实甘乃迪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撤走的导弹规模比赫玉米多出一倍!

        但为什么世人都认为赫玉米是失败认怂的那一方呢?就因为赫玉米是承诺先撤的那一方,他在美苏危机化解后没多久就把古巴的导弹撤了,所以他丢了脸。

        而甘乃迪是在古巴危机解除后,过了半年多,风声也平息了,才悄咪咪把意呆利和土其的弹道导弹撤了,所以国际舆论没把这种撤退跟当初危机时的“认怂”联系起来。

        外交战线,最重要的就是面子,国际威望,对国际各界信心的操弄,而不是钱和武器的实际交付数量。一秒记住http://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