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这种工作,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就是你背后所代表势力的积威和历史信用。

        “历史记录”好,敌人就会更怕你,甚至最终形成对天命的敬畏。

        人都是有样学样的,南匈奴服软了,服软的内幕是怎么样的、是谁促成的?这个参照系的具体经过,就很容易让乌桓也心虚借鉴、从而服软。

        李素这样的外交家,就像是一个“每谈成一笔大生意就会把合同留档下来、等将来再遇到其他重量级客户时,拿给对方看展示肌肉”的商业谈判高手。

        除了他以外,如今的汉朝使者哪会想到把南匈奴单于的回信给乌桓单于看这种计策?

        专业化程度高下立判。

        丘力居跟鲜于辅聊了一会儿,想了想,还是请了一个心腹卫兵过来,先恭恭敬敬让弄一桌酒席,然后让李素到旁边偏账饮宴等候。显然,他要跟鲜于辅关起门来密谈一会儿。

        李素也不以为意,风度凛然地到偏帐端坐,乌桓人送来什么吃食,他就拿出银箸潇洒食用,坦坦荡荡毫不避忌。

        这年代的毒药提炼技术还比较差,含有硫化物多半是免不了的,这也是银筷遇到毒物会发黑的化学原理——要是面对现代科技的毒药,李素才不会傻到信任银筷呢。

        他代表了大汉的威仪,这时候只要安全,就不能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