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并不是神仙,就算智慧过人,他也不可能直接猜出蔡瑁会如何搞事情。

        哪怕仅仅是“蔡瑁大概率会搞事情”这个方向性的判断,李素也是多亏了提前读过历史,知道蔡瑁这人二五仔潜力很大,才敢作出。

        所以,李素只能是在不打草惊蛇的状态下、谨慎监视,预防为主。预防的手段也不能太明显,比如不能在襄阳大规模增加机动兵力,吓得原本都打算跳出来的蔡瑁重新缩回去放弃。

        那样李素还有什么借口把蔡瑁以及与蔡瑁勾结的荆州霸道世家或消灭或削弱?

        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李素在最后临门一脚之前,反应时间不会太长,反应时能第一时间调动的遏制资源,也不会太多。

        与此同时,宾贡科的备考、等待考试期间的人心安抚、对落榜后但仍然能争取其忠心的世家大族的敲打、暗示他们对朝廷保持耐心明年再来过,这一系列等等的工作,也都不能完全不占用李素的心智和时间。

        幕僚们或许可以帮他处理八成的工作,最后提纲挈领汇总拍板还是得他亲自看一眼。

        好在李素也知道如何人尽其才,他身边这些幕僚中,邓芝、王累擅长内政,渐渐的科举和人事吏治的工作就尽量交给他们多加班。

        徐庶和张松一个擅长军机参谋,一个擅长外交分析,这俩人从大约十月初七初八开始,就渐渐把工作重心移动到军机方面。

        大家整理了几天之后,觉得曹操忙于围攻寿春,今年冬天肯定来不了,所以眼下如果要出事儿,防御重点也是南线。李素就把徐庶先派到南线、长沙郡的巴丘驻扎,跟那边的守将甘宁一起负责防务。

        至于张松,只是个情报和外交分析为主的人才,就留在李素身边帮李素处理。

        这样的安排,也恰好可以弥补甘宁的智力值不足,对于军事上的阴谋诡计或许无法察觉的短板。有个徐庶帮他当军师,哪怕这个徐庶才二十六七岁,好歹也能查漏补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