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曹操想了很久。他知道,郭嘉的话语只是谋士的话术,为了劝主公下定决心,不能完全相信,只能是领会其神髓,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

        谋士嘛,在劝领主公受某套方案时,都会故意耍一些小手腕,哪怕他对主公的忠心毫无问题。

        比如,明明只有一套可行方案,但怕主公反驳,就故意给个很激进的“上策”,再给个很保守窝囊的“下策”,摆明了一个是白给一个是败北,都不是给人选的。

        最后可不就选了“不疾不徐”的中策,还给了领导决策的权威,好让领导心里舒坦点。

        曹操何等样人,他会不了解郭嘉?

        他很清楚,郭嘉就是想劝他怂恿袁绍消耗实力跟刘备两败俱伤,认为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不管李素有没有用计。

        但郭嘉说的那些“希望袁绍即使败了,也能保持住败而不溃,不被成建制歼灭俘虏、不被刘备占到大便宜、导致刘备越战越强”的修修补补思路,纯粹都是扯淡。

        兵凶战危,瞬息万变。一旦真打起来,袁绍军又不可能听曹军的战略建议。甚至最擅谋的沮授能不能始终保持指挥权,都未必可以笃定,最后战局会怎么发展,曹操是遥控不了的。

        曹操只能是赌个大方向,促成事态的大致走向,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最后问题的关键,还是回到了大局观的评估:这事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夜,曹操睡到半夜,还是被迷梦搅醒,起身挑亮灯芯,提笔在案头纸上写下了这几个字,以坚定自己的决心。

        赌一把吧,如果关东天下尽归他曹操独揽、如臂使指,再跟刘备公平一战,一样还有希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