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七日,也就是黄盖、朱灵、路招等人刚刚被歼灭那天。

        长江南岸、皖口下游百里外的南陵港水寨。周瑜和曹操水军主将于禁,这几天也不好过,正在度日如年地煎熬死守。

        在水军不敢主动出击决战的情况下,只靠小部队依托一层层的水寨迟滞拖延、诱敌深入,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于禁一开始就对周瑜的退让很不满,觉得这种退让拉扯没有意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到江北。

        靠后撤收缩能改变什么敌我力量对比?难道现在打不过的,后退几百里就打得过了?

        为了这事儿,这几天周瑜没少耐着性子给这些北方来的将领讲解水战的战略拉扯原理:兵力弱的防守一方,如果没有把握,直接决战只会白给。

        后撤的价值,在于在每个水寨里留下一部分可以放弃的战船、以及可以走陆路往纵深退却的士兵。只要这些水寨在坚守,就处处可以骚扰李素的后路。

        这样,李素要么选择在每个被周瑜放弃的水寨前花三五天时间准备攻城器械、水陆并进攻破这些水寨,要么就得留下比水寨固守士兵更多的兵力封堵这些水寨进入长江航道的口子。

        如果李素选择一个个攻寨,那周瑜留下的部队就果断在被登陆合围前往内陆支流后撤、再陆路翻山与主力会合。

        这样一来进攻方越深入、背后留下的钉子越多、进攻方兵力分摊变弱的速度就会比防守方更快,防守方却能只放弃一部分不值钱的船、有生力量却可以重新集结。

        一旦进攻方分兵过多、疲惫补给不畅,就是防守方弹性防御转入反击的时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