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选择辛评作为工具人,是经过慎重的权衡的。

        一方面,他跟辛评有交情,两人都是早在袁绍来冀州之前,就为前两任刺史、州牧服务过了,同僚时间长达十一年,几经易主。

        另一方面,辛评一家其实不是河北本地人,是之前的冀州长官从外地带来的幕僚,这一点跟籍贯冀州的沮授又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袁绍这些年来,很少觉得“辛评是沮授这一派的人”,但也不会觉得辛评是颍川南阳派,而是属于河北派和颍川派之间的中立者。

        七月初六,关羽逃跑之后,当夜沮授就去找了辛评,把他为国为民一心秉公的战略考量跟辛评充分商议了一番。

        辛评这人虽然小节方面不太注意,私德比沮授差、会收钱办事,但大事上还是比较清楚的。

        他知道沮授是有大才的,也听得出对方的计策比袁绍目前执行的现状方案要好得多,原则上也愿意帮忙代为进言。

        不过,辛评是文学从事出身,仕途早期做的是那种领导秘书类的工作,比较会察言观色、揣摩亲疏。

        近年来因为袁绍在秘书类幕僚方面更重用陈琳,辛评的定位才渐渐偏向万金油打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他知道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在袁绍心中的中立程度怕是依然有点不够用,而且一个秘书打杂类的角色,也不适合妄言军机大略。只怕一开口,袁绍就会想起“沮授和辛评在我来冀州之前就已经是同事了”这一层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