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李素的封赏思路,恰好与他对关羽思路互补。

        因为建业还没光复,所以对李素的封赏同样不能一步到位。刘备留下了这个借口,准备过几个月、拖到来年再升一次。

        于是,刘备就暂不动李素的职官,继续保留司空,同时对他的外任总督略做调整。考虑到司隶地区即将全部光复,刘备就把李素的卫将军职位拿掉,先加司隶校尉。

        明年说不定还会改革官制,让司隶也允许出现临时性的“总督”职务,然后把李素对司隶地区的管辖合并到他的地方官职里面去。也就是在李素的“总督xx州”里面,加一个司隶,类似于后世那些设总督的朝代,有“直隶总督”一样。

        当然,“总督”的年限上限依然是要卡的,所以刘备才希望过完年再给李素加司隶地区的总督。这样才能确保“总督”职务依然是任期一年、皇帝可以特批再延长一年,也就是总任期绝对不超过两年,杜绝出现割据的趋势。

        最后,将李素的爵位从万户的县侯提为郡公。

        这也是刘备三开汉室后封出的第一个公爵——倒不是说刘备给李素的待遇超过了关羽,只是朝三暮四调整下顺序。给关羽先升大将军后给公爵,给李素先封公爵后升丞相。

        主要是刘备知道,李素自己不希望在三十岁前当上丞相,要给后世一个好榜样,那就明年再说好了。

        局势发展到目前这个状态,对李素的每一次封赏,都不再仅仅是他和刘备之间的事情,而是要作为一种制度建设的模范,供后世帝王子孙学习的“祖宗之法”。

        所以,才必须慎重。以后几十代皇帝,都是要不断援引这个案例,作为卡功臣升迁速度的标杆。

        关于郡公设置的很多细节,也都成了今天这场大朝议上的重中之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