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抵达长安的时间,比李素派来的信使,也就早了三五天而已。

        所以这点时间,也就只够刘备大致了解一下南北两线最新战局、初步估一个下阶段战略方向。外加论功议赏、斟酌爵位制度优化。

        草草梳理了一番上述事务后,眼看就到了九月底,李素派来的上表信使也抵达了长安。

        刘备正好腾出手来,第一时间仔细审读李素的奏折,同时把李素、鲁肃等人对下一阶段的战略建议,跟诸葛亮、荀攸的建议对照着看,顺便把法正也找来。各取所长,裒多益寡。

        等李素回信上的计策和计划都安排下去之后,失地光复得差不多了,李素本人也就该进京了,到时候才好直接接受刘备给他的那么多升官赏赐。

        刘备看得很认真,对于李素奏表里建议的“今年剩下的时间不足以取太原,因为后勤困难和战区百姓困苦,也无法由上党攻破壶关并攻破邺城,所以建议佯攻邺城吸引袁绍防御力量,实则专注取雒阳”这一大方略,刘备也完全认同。

        主要是诸葛亮、荀攸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分歧,三方都这么劝他,英雄所见略同,那就肯定是对的。

        不过,三人的献策,在一些细节上并不完全一样。

        比如,诸葛亮也提到了具体操作应该“摆出继续威胁邺城的佯攻姿态,吸引敌军兵力”,然后实攻雒阳。

        但李素这个做师傅的比诸葛亮更进一步,提到了战后的一些配套措施。

        比如要各种想尽办法在夺取雒阳后还继续加码舆论攻势,通过民间渠道对敌方基层官兵散布流言大肆宣传“袁军雒阳防御空虚、兵力被抽调到邺城和壶关,导致雒阳失守,完全是袁绍的弱智无能”之类的种种观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