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做事从来不是拍脑门决策的。

        所以他敢拿出脚踏实地的排查解决方案,就一定是深入调研、格物致知,充分做过实验了。

        所以这里面的决策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看似李素最后一场项目决策会议就把事情搞定了,但前前后后的配套工作不知凡几。

        李素一行,最后花了远远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几乎整个四月份都泡在宛城、博望、昆阳三地。

        拿出思路之后,还要送上马送一程,教会下面的人具体如何操作、后续如何做对比实验排查。

        亲自手把手示范一次如何对比测试某段河床下的地质结构,是否能蓄住地下水。

        否则以当地工部一线官员的智商,就是给他们把对照实验方案写下来照着看,他们也不一定会做。

        就好比一个初中生学渣,化学课本上明明白白写了实验步骤,也预习过课本了。但第一次去实验室的时候,就一定会操作了嘛?不会的照样大有人在。

        不过,这一个月的视察、磨合、指导期间,诸葛亮和李素也不是始终都那么忙。

        就好比实验室里的化学老师,一部分时间要讲课,剩下的时间只要盯着学生操作别出危险。运河工地上,那些基层的工部官员执行指令、试手磨合的时候,诸葛亮就能干点自己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