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初步摸清抛粮囤钱囤锦的大户名单时,这些家伙的所作所为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已经在各地显现出来了。幸好,李素的反击和抛售也很快就能跟上。

        七月二十二日,也是官府正式开始催收秋税后第七天,一大早,郫县和周边的都安县、江原县,都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异状和骚动。

        原来,是各乡的乡老、乡佐,在下乡宣传征税政策时,都不得不贴出了告示,显示即日起本县秋税的户调和庸役部分,应当缴纳钱、锦或者服役,不能以粮食替代了——

        这也不算官府失信,因为租庸调法里本来就是规定,每个地方缴粮食是有上限的,先到先选,晚来的话,如果前面的人交粮把官仓塞满了,后来的人就无法再以粮带调、庸。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许人交粮,至少“租”的部分本来就是应该收粮食的,所以百姓如果坚持租的部分依然交粮,官府必须收,这就好比后世要保证人民币一定能用出去一样,是政府信用的体现。只是不许用粮来替换本来应该是钱和劳力的部分。

        郫县等地的官仓,也不是真的到了爆仓的那一刻才贴告示,而是提前留了一点余粮,算过剩余仓库不多了,不够百姓再置换了,就提前贴出。

        一开始穷苦百姓们没把这个法条当回事儿,无非是因为没想到大户们交税会那么积极,一上来就把交粮食的指标挤占完了——

        往年按照大汉朝的习惯法,秋税收一个半月能收上来,都是正常的,再快的话还能给地方官算政绩,是“治绩卓异”的表现。益州这儿,年年都是七月十五开始就能交税,到八月底交清就行。

        自桓灵以来,民不聊生,还有很多人能拖则拖、卖儿卖女逼得没办法才交税。今年一个半月的收税期,才过了前六分之一,粮食居然就收够了,简直千古未有。

        “差爷,这……怎么就不收粮了呢?这,说好了新法不是让咱自个儿选交哪个划算就交哪个嘛?您不能啊,现在一石米才卖二百多钱,窄锦一丈三百二十钱,宽锦三尺五要三百五十钱。

        咱换成锦再交,得多交好几成啊。咱郫县还是右将军的封地所在呢,右将军怎能盘剥自己子民,传出去也不是个事儿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