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刘备不是什么嗜酒如命之人,他喝酒更多只是为了氛围,喝着舒坦就好,不用追求高度。

        所以仅仅在僰道享受了一晚烈酒和盛宴、舞乐之后,第二天刘备就把心思收回来了。

        听说有南中的“双季稻”运抵僰道,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所以他拉着李素非要视察一下,看看双季稻长什么样子。

        粮食这种东西,哪怕是作为种子运输,也不可能只运一点点,否则按照三十倍到五十倍的繁殖率,要多到能在蜀地大规模种植,不知道要拖延多少年呢。

        所以李恢和顾雍还挺给力,李素带着刘备到码头粮仓看货的时候,刘备看到了七八条每条载重上千石的粮船,仓库里还已经堆了一些卸下来的货。

        刘备看到这个规模时,也是啧啧称奇:“这么多?一共多少分量?李恢他们出了不少力吧?听说南中的路很不好走,有些地方还是要翻山的吧。”

        李素:“这儿才一万石,今年还能再这么多,一共两万石,明年二月就能春耕种下去了。运输确实不易,主要是永昌的不韦县到叶榆、昆明,都得走陆路,八百多里陆运呢。

        其中有两三百里连车都不能拉,就靠大象、滇马驮运,幸好顾雍治理民政倒也算得力,他担任建宁郡守以来,深入民间教化生产,派汉人兽医教了昆明夷如何用滇马和驴子杂交骡子。总算让当地黑夷也跟汉民一样学会了养骡,此畜山区驮运比滇马还好用。才把那么多粮米特产运到昆明。

        相比之下,今年李恢负责的掸国到不韦的水运,倒是比去年便捷了不少。自从去年冬天不韦那边的造船厂,也学会了糜家造船工匠们刚鼓捣出来的‘龙骨造船法’后,他们也造出了能在周水中航行的、载货数千石的大船。

        长度超过十丈,宽仅为两丈,长宽比可以超过五倍,在周水狭窄之处也不会有触礁危险。而且激流中上下前后纵向颠簸也不大,不像去年那样有颠散架的。”

        众所周知,船体越胖越宽,对于横摇的稳定性有好处,而越瘦长,对纵摇的压制效果更好。在怒江那种水势汹涌的地方,船只行驶最需要抗浪的就是纵向颠簸,而且需要龙骨结构来提升所能抵抗的最大扭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