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王必陈述的这些迂腐之见,李素当然想立刻就怼回去。这方面可用的论据也太多了,无非是列举历代宦官也有建树、后人应当对事不对人,博采众长、弃瑕取用……

        不过,让李素意外的是,他居然都没捞到开口的机会,“本场裁判”就已经亲自下场了。

        当然,不是刘备,而是司空蔡邕。

        “放肆!何迂浊之见也!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十常侍虽祸国,其所作未必尽皆奢靡害民。尔等以宦者所创便不用,那还读什么书,把那些折页卷轴都弃了,回去读竹简吧。老夫虽与蔡侯同姓,却从不以为耻。”

        蔡邕一开口,那当然是直接引经据典,都不用考虑听众的。人家是当世文章楷模,听不懂那也是下面的人的错。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蔡邕说得不是完全有道理,王必这种小喽啰还能争么?就算是张义都没法开口,光是学界名声就不对等,是碾压局。

        李素摸了摸鼻子,老丈人帮他秒杀了敌人,而且是以很公允的姿态,用不着他出手了。

        他没有再多事,只是趁着岳父说话的机会,偷偷压低声音问了一下身边的助手邓芝:“这个王必什么来头?原先都没注意到,今天怎么轮到他跳出来了?前几天不是侯治中牵头攻讦翻车之法的么,临时换了个官位不值钱的来探路?他是不是关东来的?”

        李素之所以有此一问,也是因为王必并非历史上无名之人,三国演义上都依稀有提过,应该是曹操的人才对。最后还在218年的许昌之乱中帮曹操平过一些叛军,然后被杀了。

        难道是同名同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