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辆载重一万五千汉斤的船型大篷车,由两千头牛牵引、在五千名士兵的保护下,沿着洮河缓缓北进。

        这正是李素亲自带领的援军和补给车队,运送物资给已经在围困金城的关羽。

        遇到浅滩水缓的地方,就把车队推上岸,然后由牛牵引,水位稍稍合适、流速也足以省力的时候,就把车慢慢弄下河,淌个几十里,牲畜就在河边散放行走,节约畜力。没有沉重篷车的拖累,牛行走的速度也能加快将近一半,还轻松。

        李素坐在一辆特制的、最为庞大坚固的篷车上,眺望着两岸景物,心中也是壮怀激烈。

        他亲自坐的这辆篷车,宽达八尺,长逾三丈,旁边的厢板高六尺,全车木板厚三寸,比别的车厚一倍。所以按照这车的尺寸,光是自重就有接近六千斤了,非常浪费载重,别的车都才两千斤出头。

        因为篷车庞大,李素的座驾理论排水量高达十五吨,折十二万汉斤,但实际上李素根本不会让这车装超过三万汉斤的货。他宁可排水余量多出来很多,确保船不容易沉,绝对安全,强弩也射不穿、甚至投石机用碎石子砸都砸不破。因为车子沉重,他的座驾要八牛拖曳,或者十二匹马。

        即使如此,车上的三万斤载重也不会拿去运粗夯之物,都是他自己的生活用品、饮食补给,或者家人侍女,加上车子自重总共不到四万汉斤。

        或许有人会觉得:军中带女子,是不是太不庄重了一些?李素原先带兵打仗的时候,哪怕不亲临一线,也不至于这么张扬。这次怎么变了呢?居然带上了自己的妻室。

        连他的妻子蔡琰,都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孩子已经半岁多可以断奶了,但带着自己的正妻随军长见识,还是挺奇怪的。

        蔡琰和家中其他妾婢,是春末的时候,李素在临洮安顿好了起居,才被接来西北的,好跟夫君住一处。毕竟以李素的官职以后也很少会再回成都长住了,把家人先接到临洮,也便于将来直接去长安。

        “夫君,虽然妾身不怕,可是会不会被军中将校觉得你轻浮、有损士气?”蔡琰很识大体地问,从临洮出发后的第一天,她甚至不好意思探头出去观赏景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