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一个普通的冬日,邺城骠骑将军府,袁绍正在跟他麾下的幕僚们商议着日常政务。

        讨论内容无非是军备和整顿财赋这些议题。与会的沮授田丰、郭图审配等人,照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辩得非常热闹。

        便在此时,今天没来参加会议的许攸,忽然提出拜见,袁绍也很客气,姿态上非常礼贤下士,让人立刻快请。

        袁绍和颜悦色地请教:“子远这几日可是奔忙不易,听说是去下面郡县了解情况了?正好,你也说说刘备那个租庸调输的改革,我们该如何借鉴、借鉴到什么程度。大伙儿各持己见,一时委决不下。”

        原来,许攸如今在袁绍阵营内的谋士地位,已经爬升到超越田丰、仅次于沮授的程度了。跟沮授的差距,也不是很明显。

        许攸现在的官职,除了骠骑将军司马外,另挂了朝廷的护乌桓校尉。前者代表了他在袁绍麾下的幕僚级别,后者是为了便于把他的待遇提升到比两千石,可谓是实权和待遇都不差。

        袁绍对他那么好,显然是因为前年夏天,他通过外交斡旋逼迫曹操名义上彻底归顺袁绍、接受鸿沟为界的条款。许攸有“降曹操”的功绩,自然不亚于沮授的“灭公孙瓒”之功。

        然而此刻,面对袁绍的请教,许攸却不急着报答案。他知道,如果催促袁绍改革的话,容易得罪河北本地派的势力,所以就算要改,也不该他许攸当出头鸟。

        得罪人的事儿,让别人去干好了。

        许攸只是打太极地说:“主公,征东将军又派司马朗为使来邺城,如今已在馆驿等候召见。属下来之前,遇到了司马朗,听他提及,似乎曹操有意为主公分忧,由他在徐州试点新法。

        若是新法有益,可以推广,也能为主公增添美誉,若是失败,惹人唾骂,那也是他曹操执行不力,辜负了主公的信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