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虽然很爽,也一时解决了曹操安抚部队、进一步扩军的燃眉之急。不过反扑肯定是很严重的。

        代表邺城百官投降的杨修,最近就被无数同僚请托,请他仗义执言为民请命,让曹操收敛一点。

        毕竟除了跟杨修一起献城抓审配的几个家族之外,其他朝中忠于袁氏的官员被株连得太多了。

        冀州籍贯的官员更是直接看户口本按籍贯地排队屠戮,曹操这是压根儿要带着冀州世家连根拔起了。

        非冀州籍的世家也被借故杀了一小半,人心之惶惶,可见一斑。

        那些被清洗的家伙,死到临头时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曹操在跟袁绍翻脸之前,已经在兖州徐州和部分豫州建立起了自己的稳固统治系统,而且走的是唯才是举路线,曹操根本不缺人做官。

        如果曹操只盯着冀州大家族杀,安抚好其他籍贯地区的人才,局面就可以控制。

        杨修几次试图旁敲侧击劝曹操收敛,却终究是不敢把话说得太明。他心中也是悲愤不已,暗忖审配最后临死安排的计谋,果然还是没起到太大作用。

        但军队和贫民非常拥护曹操,眼下邺城内有重兵压制,十几万正规作战部队看押八十多万百姓,那是无论如何都翻不起浪的。

        最后,还是邺城内的三公中唯一还活着的、也是资格最老的太尉杨彪,实在忍不住暴脾气了,出面在一次朝议上直斥曹操滥杀无辜、大搞株连,实为聚敛和清除异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