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五年,正月二十。

        上元郊祀已经过去五天,但回京述职的众多高级将领还留在雒阳,一时尚未各回防区。

        自从刘备称帝至今,四年半过去了,中间还真没有再遇到过这样的盛况。李素、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高顺、徐晃、太史慈,全部齐聚国都,共商国是。

        反正众将回京的时候,也都是做了妥善安排的。寒冬未尽,曹操也不可能找死反而发动进攻。中原险要地利也尽在刘备之手,封住各处关隘,曹军就算猝然发难也翻腾不起浪。

        刘备趁着这难得的机会,把今年讨伐曹操的分兵战略部署、出兵时机先后,大致安排了个明白。当然到了具体作战的时候,肯定还会给各方将领一定的自主随机应变权限。

        整个决策的过程,刘备也是颇感思维再次得到刷新。

        虽然他自忖已经是一个征战了十七年的知兵老手,但对于这种几十万大军级别的分进合击,刘备还是稍稍有点陌生的。

        至少他觉得,如果全部细节让他来调度,肯定会对各路部队的分配,有较大的随意性、拍脑门决策。那样,就很容易出现大军脱节、补给不畅的乱象。

        而李素和诸葛亮则是很严谨,始终坚持按照各路的人口和物资战争潜力、调度难易,来斟酌损益各路兵力配比,确保部队的保障。

        最后,由丞相李素提供核算指导思想、经过诸葛亮这个司隶校尉兼兵部尚书具体经手核算的分兵方案,总算是出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