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粗重物资,别走主要长城关隘了,直接翻山吧。”在太史慈顽强的阻击下,草原群雄们最终下达了这个痛苦的决定。

        十一月初三凌晨,草原大军开始四散机动,化整为零往各个方向自行寻路翻山,争取出了长城再择机会合。

        走之前,大家也约定了几个重新集结部队的位置。

        因为部队要绕路的话,肯定要分批走,否则还是会被堵住。这就意味着一部分人要往西绕,一部分人要往东绕。

        为了争取时间,这两部分人绕路出关后的集结地点也不能选在一处,否则在重新集结的时候只会耽误更多的时间,被汉军抓住时间差追上。

        所以,双方很快达成了默契,也重新捡回了草原豪杰“各自为战”的“扁平化管理”优势,拓跋力微从喜峰口和卢龙塞以西绕,楼班从喜峰口和卢龙塞以东绕,他俩各自指挥自己的族人,自己选择集结点,不用顾及另一方了。

        拓跋力微便选择在了滦河河谷上游、燕山以北的白檀邑重新集结部队。那是绕过喜峰口之后,更北方一个主要的关外据点。

        大致在后世的承德,出了长城后不远就是了,后世的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就在那一带。

        而楼班选择了在辽河源头、燕山以北的白狼邑重新集结,那地方在卢龙塞以北,轻装绕过卢龙后找到辽河源头就是了——说句题外话,另一个时空,楼班的堂兄蹋顿,就是在白狼邑旁的白狼山下,被张辽斩了的。

        但他们这么选也不能说错,毕竟鲜卑人的草原本来就再更西边一些,乌桓人在东,所以要分东西两路绕出去的时候,拓跋力微往西绕而楼班往东绕,都是天经地义的,是为了更好的“主场作战”。

        十一月初三当天,发现草原联军化整为零后,太史慈当然是果敢地转守为攻,还想主动出击死死咬住敌人不让他们翻山跑。

        可惜太史慈的人数还是太少了,才敌人七分之一的人数,要追上咬住敌军主力,那是不可能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