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江的测绘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其中有两个地点比较适合建桥。

        其中之一正是夔州城不远拉着铁索的那个地方,这条铁索算是为数不多的跨江基础设施之一,平日里渡船可以拉着它过,遇到需要时也能以这条铁索为依托修建浮桥。

        而且这件难得的基础设施之所以建在这里还是很有道理的,此处江水比较缓和,而且江面的宽度也只有220米左右,以南宋时期的技术条件来看这里就算是最好的渡江地了。

        不过除了这里之外,肖恒还是更倾向于另一处。

        肖恒所选那处虽然江面有300多米宽,江水也不算缓和,但问题是在靠近夔州城这一侧的江面上有一处类似沙洲一样的“小岛”,若是从这个沙洲或是小岛起算的话,距离对岸就只有180多米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沙洲两侧的江水比较浅,沙洲西侧一直到岸边的这条河道最深处也不过5米,而右侧往对岸方向去50多米也依然只有4米多。

        肖恒的初步设想是在西岸建一个桥墩,在沙洲西侧的江水中建造两个桥墩,沙洲本身建造一个桥墩,另外在沙洲东侧的江水中和距离对岸50米左右的江水中各建一个桥墩。

        这样一来岸上一共3个桥墩,水中一共4个桥墩,最长跨度不超过80米,以肖恒他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在这个跨度上建一条钢索斜拉梁桥应该不成问题。

        方案A和方案B各有优点,但相对于来说比较长的方案B反而是技术难度比较小的那一个。

        至于最终究竟要选择哪个方案,还要看后期小规模测试的情况……而且还要计算工期、筹划生产各种钢铁构件以及原材料的运输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统筹规划……这可是个大工程!而且想要建厂就必然涉及到在四川本地建设一些工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