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手下主要资深谋士都支持“出褒斜道栈道稍微打打意思意思”这个立场,刘备内心的愤懑也再次消停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不甘心、却又不得不接受。

        他只是本着最后一线希望,继续向秦宓、程畿、郑度他们询问,但这些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多只是稍微提了一点如何从褒斜道运粮的技术细节问题,也都被李素一一解答。

        这场军事会议的调子就算定下来了。

        “既如此,公明,你领汉中兵三千,随我出褒斜道奇袭,小战即退,不必恋战。”刘备拍板下令,竟是打算亲征来摆这个姿态。

        这当然又遭到了李素和鲁肃、法正的一致反对。

        鲁肃、法正完全是从纯军事角度考虑:“主公不可!此战既是佯攻,只求表示汉贼不两立的姿态即可。如此兵少粮寡,怎能亲涉险地?”

        但这种说辞没有考虑政治牌,刘备明显还是没放弃。

        最后还是李素兼顾了政治牌,劝道:“这样吧,若是主公真想亲征,我也不拦,但眼下董贼是否真的得逞,还是另有变数,一切都还未知,主公身为一方牧守,不可轻动。不如我与公明轻兵进取,顺便打探消息。

        若是确认了董贼确实占据长安、郿坞空虚,再快马信使由栈道报信,主公也可先从南郑北上褒中,到褒中县以北的箕谷南谷口屯兵。如此,离北谷口武功水一带也不过一百五十里。如若得我回信,便可引兵接应,如此也算是主公亲征过了,更利于随机应变。”

        李素这番话里显然是夹带了别的意图的,也就是“如果发现是王允的计策得手了,那就立刻通知刘备不用来了。”

        只不过这些话按照真实想法说出来容易被切片研究,所以李素套了层皮。

        鲁肃、法正觉得让刘备先屯兵栈道的南谷口待命,一来也确实摆出北伐的姿态了,宣传效果足够好,人家确实离开了南郑出兵了,只是部队走得慢嘛。二来只要李素不让刘备出谷,就不会有真的危险,于是他俩也附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