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这次派诸葛亮回长安述职请功、顺便请朝廷定夺下一步的战略。

        诸葛亮在做这事儿的过程中,却是多长了个心眼:他怕后续的讨论环节过于冗长,群意分歧难以决断,耽误了前方战机。

        所以,他在本人从野王前线回长安的同时,就请关羽同时派兵力和使者南下,把北线战胜的消息,第一时间通报给远在一千五百里之外的李素,希望李素也能尽快做出反应,并且秘奏给刘备他的意见。

        毕竟,诸葛亮已经太清楚,皇帝陛下对李师的信赖,有多严重。如果没问过李素的意见,刘备估计都不习惯仅靠荀攸钟繇诸葛亮的意见、直接拍板这种程度的大事儿了。

        而且,诸葛亮估计,如今都九月中旬了,南线李素对孙权的最后一战,估计都已经打出眉目了。只是路途遥远,中间又有袁绍的地盘隔断,消息不通,所以河北战场的刘备军将领才不知道。

        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现状,李素哪怕九月初一就灭了孙权、关羽九月十五都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这时候去跟李素通个气,说不定李素在南方的军队腾出手来,正好打个配合。

        关羽对于诸葛亮的这个要求,也是深以为然,觉得很合理,就不惜费时费力同时给李素快马传讯。

        可别小看这个派出信使传讯的动作,那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不是仅仅派几个精干的勇士、一些快马就行。

        因为如果走老路的话,关羽的信送到李素那儿,至少也快九月底了,得先回长安绕一圈、然后走武关道到南阳宛城,再到南方荆、扬腹地。

        那样的话,还有什么时效性?等于是诸葛亮都到了长安了,信才从长安往南送。

        所以,诸葛亮建议关羽,趁着现在河内的野王、怀县、温县、平皋等地都已经光复,立刻分兵从平皋南渡,去对面黄河南岸的雒阳以东门户成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