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两天之后,九月二十,总算到了章武四年北场科举开考的日子。

        李素手头堆着的杂活儿,也算是理顺得七七八八。

        把这些事儿都了断之后,就可以把精力专注于更重要的千秋大计。

        到时候妻子的《儒法论衡》差不多也写完了,等百官都迁到雒阳来,刘备说不定会让他再组织一场给群臣的读书会、统一官方意识形态。

        今年的科举考生人数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刘备朝廷的科举制度、是有大小年的。比如茂才科三年才取一次。

        所以章武元年开过之后,中间章武二年、三年是不设茂才考试的,都要积压到今年章武四年再考。

        其他孝廉这些基础课倒是年年录取,明算也因为刘巴那边的新式工商税务系统人才缺口太大,才每年都取。

        这天一早,近千名来自北方各州三十余郡的举子,陆续有序进场。

        虽然新场地是第一年用,环境也确实不熟悉,不过始终没有闹出什么秩序上的混乱。

        最多只是很多出身相对寒门的围标陪跑士子,原先没见识过罗马石膏柱装饰、铺着石材和罗马水泥的淋浴间和更衣室,所以换洗的时候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

        另外就是有个别不长眼想着夹带的举子、多半是前几年已经来考过还落榜的陪跑老油条,摸清了朝廷对作弊的检查制度后,居然生出了歹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